——一起耳光引发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理之争

▍事件回溯:十几个耳光扇出的教育困境

2025年4月1日,山西长治某校门口发生的暴力事件持续发酵。目击者拍摄视频显示,一名初一女生的父亲原某揪住六年级男生头发连续掌掴,现场保安未能有效制止。被打学生描述"被扇十几个耳光",其家长明确表示拒绝和解并要求依法处理。警方通报证实,冲突起因仅是男生在校门口呼喊了女生名字,被原某认为"行为轻浮"而施暴。

e76257511bf5310bdaf0f653d1e5444a.jpeg

▍教育局三措并举紧急响应

事件曝光后,长治市教育局连夜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三项应急措施:

  1. 涉事学校责任倒查:对保安履职不力启动问责程序,全面升级校园安防系统

  2. 心理健康干预:组织心理咨询师对涉事学生进行创伤评估与疏导

  3. 法治教育强化: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课,建立家长法治学校

▍法律专家析案:暴力维权的三重违法性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丁杰律师指出,本案暴露出家庭教育与法治意识的深层矛盾:

  • 行政违法: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殴打未成年人应处10-15日拘留,原某已受到顶格处罚

  • 民事侵权:受害方可主张医疗费、心理康复费等赔偿,若伤情鉴定达轻伤将转为刑事案件

  • 教育失职:学校未及时制止暴力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安保义务

▍新法亮剑:2026年起霸凌者或将面临拘留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7日通过的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即可拘留,校园欺凌行为正式纳入治安处罚范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红勃解读:"新法打破'年龄护身符',对屡教不改的霸凌者形成实质威慑"。

▍舆情启示录:暴力从来不是解药

对比2024年河南家长殴打霸凌者获网友声援事件,本次舆论呈现明显分化:

  • 支持方认为:"部分男生欺凌行为已超出校园管理能力"

  • 反对方强调:"成年人殴打儿童是文明社会的倒退"
    教育学者呼吁:应畅通"校园矛盾-班主任调解-家校沟通-司法介入"的规范化解决渠道

(记者手记)
当拳头代替对话,当愤怒碾压理性,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事件本身的公正,更是给孩子示范了错误的矛盾解决方式。新修订法律已亮明态度——无论是欺凌者还是暴力"执法者",都将在法治框架内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