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72小时:贵州电力工人用身躯筑起"光明防线"

核心事件速览

  • 6月28日贵州遭遇50年一遇特大暴雨,多地电力设施受损

  • 遵义某中学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服务器面临断电风险

  • 12名电力工人组成突击队,驻守应急发电车96小时

  • 保障1073名考生顺利完成志愿填报

a86e91b986828f02205ec186f4d6e47b.jpeg

一、暴雨中的逆行

6月28日凌晨3点,遵义市汇川区供电局接到抢险指令时,35千伏高压线塔已出现倾斜。抢修队长张建军在动员会上只说了一句:"考生志愿填报就这两天,我们输不起。"

抢险时间线

  • 04:15 首批队员冒雨抵达现场

  • 07:30 确定"发电车+人工值守"方案

  • 09:00 调集3台400kW应急发电车

  • 持续96小时轮班值守,累计处理23次电路异常

二、车轮上的"临时指挥部"

发电车驾驶室成了抢险中枢:

  • 折叠床铺展开不足1.5平方米

  • 每日睡眠时间被切割成3段、合计不足5小时

  • 用手机热点维持远程会诊系统畅通

  • 方便面桶堆成小山,却为学校食堂省下全部柴油

"听见机房空调运转的声音,比什么催眠曲都管用。"队员李卫国笑着展示他记录的72小时设备运行日志。

三、1073个梦想的守护者

7月1日志愿填报截止前2小时,暴雨再次袭来。抢修队员用防雨布搭建临时通道,确保教育局工作人员最后核查数据:

  • 累计保障2000余次系统登录

  • 处理37次网络波动

  • 保持服务器室温恒定23±1℃

  • 最终所有考生顺利完成填报

"他们浑身都是柴油味,但在我心里比香水还好闻。"考生王雨婷和同学们自发为电力工人送去手绘感谢卡。

四、暴雨冲刷出的精神丰碑

这场守护折射出多重价值:

  1. 应急响应机制:贵州电网创新的"三级联保"体系经受实战检验

  2. 社会协作范式:教育、电力、通信部门首次实现数据互通

  3. 职业精神诠释:平均年龄41岁的队伍中有3人推迟甲状腺手术

贵州省教育厅特别致谢信中写道:"你们守护的不只是电流,更是山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

记者手记:光明永不缺席

在发电车的轰鸣声中,我们看到了比灯光更耀眼的人性光辉。这些满身油污的劳动者,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新时代的英雄主义,就藏在那些无人喝彩的坚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