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LK-99改性材料在常压下展现零电阻特性
核心突破:常压15℃稳定超导
2025年7月9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张翔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重磅论文,宣布通过"应力调控电子耦合"新技术,使改进型LK-99材料在标准大气压、15℃环境下实现持续72小时零电阻状态,临界电流密度达1.2×10⁶A/cm²。该成果突破传统超导材料的低温限制,实验数据已通过中科院合肥强磁场实验室第三方验证。
技术解密:
晶格工程创新:采用氟化氢气相沉积法构建应力梯度层
电子配对机制:首次观测到声子-激子协同作用证据
器件稳定性:开发出石墨烯封装保护技术,抗干扰性提升300%
产业革命倒计时
长江存储首席科学家高启航表示:"这项突破将使量子计算机功耗降低90%,我国已启动'超导芯'国家专项,预计2028年前实现DRAM内存的全超导化。"
能源领域:国家电网测算可减少输电损耗约2300亿度/年
交通领域:西南交大已开展悬浮轨道车原型测试
医疗设备:3.0T核磁共振仪体积有望缩小至笔记本电脑大小
幕后英雄:十年冷板凳
团队负责人张翔教授回忆:"2016年我们在硫化氢体系碰壁时,是王大珩院士建议转向二维材料应力调控。实验室的液氦泄漏事故曾让我们三个月数据全毁,但学生们轮流值守修复装置..."目前该团队已申请核心专利37项,其中8项获PCT国际专利。
全球科学界反响
诺奖得主Kip Thorne评价:"这可能是本世纪凝聚态物理最重大的发现";MIT超导实验室主任表示将派团队来华学习;欧盟宣布紧急调整"地平线计划"研发方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