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里程碑式成果:通过重构酵母菌基因组,成功合成全新结构类抗生素"Stellamycin"。这种以中国古代星象命名的化合物,对包括"噩梦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在内的12种超级细菌展现出惊人杀灭效果。
一、实验室里的"基因乐高"
技术颠覆
团队独创"模块化染色体手术"技术:
将链霉菌抗生素合成基因簇拆解为26个标准元件
植入酿酒酵母16条人工染色体
利用CRISPR-Cas12a实现代谢路径精准调控
最终使生产成本降低至传统发酵法的1/8(每克成本从3200元降至400元)
性能突破
动物实验显示:
对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仅0.03μg/mL
在pH2-11环境中保持稳定
肾脏毒性比万古霉素低92%
(插入对比图表:Stellamycin与临床常用抗生素关键数据对比)
二、现实困境催生的"中国方案"
全球危机
WHO数据显示,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或将导致每年1000万人死亡。我国三级医院分离菌株耐药率达56.7%,部分重症患者面临"无药可用"绝境。
合成生物学破局
项目负责人解释:"传统筛选法从土壤微生物发现新抗生素概率已降至0.001%,我们像设计集成电路一样编程微生物基因组,直接‘打印’理想分子。"
三、从实验室到病床的"生死时速"
转化进程
该成果已获中美日三国专利,预计:
2026年Q1启动Ⅰ期临床试验
2027年纳入医保绿色通道
2028年产能扩至年产10吨
产业变革
上海医药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专用生产线,采用"AI发酵监控+连续流生产"技术,菌株产效提升13倍。瑞士罗氏已提出全球分销合作意向。
四、科学家的星辰大海
团队透露正在开发"抗生素搜索引擎"平台,未来医生输入病原体耐药谱即可自动生成定制化抗生素设计方案。正如论文首页引用的《千金要方》:"上医医未病之病",这或许正是合成生物学带给人类的新希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