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时代迎来国家级基础设施标杆

基建革命:每公里埋设2.8万个智能感知单元

2025年7月11日,全长93公里的雄安智能网联高速(京雄段)建成通车。这条"会思考的公路"具有三大颠覆性特征:

全息感知网络:路基埋设的毫米波雷达与光纤传感器组成"神经末梢",每200米布设的边缘计算节点构成"大脑皮层"

动态数字孪生:华为提供的路侧单元(RSU)实现10厘米级车路协同定位,延迟控制在3毫秒内

能源自循环系统:光伏路面与无线充电车道可满足新能源车边行驶边补能

5fcd4a74b00fb77bf4bfb1ab9e624ff8.jpeg

实测数据惊艳:

百度Apollo测试车在暴雨天气下仍保持120km/h稳定行驶,较传统自动驾驶方案通行效率提升47%,紧急制动距离缩短60%

百姓体验:预约首日万人争抢"未来座驾"

开通首日推出的"智能出行体验舱"预约火爆:

无方向盘巴士:乘客可通过AR车窗查看实时路况分析

物流专用道:京东无人卡车车队实现全程"零接管"运输

应急云控平台:突发事故时系统可自动生成"生命通道"导航

家住容东片区的王女士感叹:"以前开车到北京要全神贯注两小时,现在能在车里开视频会议,就像坐高铁一样安心。"

国家战略:标准输出抢占制高点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工程已形成328项技术标准:

知识产权:中国电科研发的V2X通信协议已获美日欧专利

国际影响:德国交通部代表团现场考察后决定引入道面感知技术

产业拉动:预计带动车路云产业链超5000亿元投资

争议与突破

尽管有专家担忧网络安全风险,但工程首创的"三层加密防护体系"已通过公安部等级保护测评。雄安新区管委会表示,2026年前将扩展至500公里智能路网,打造全球首个"全城域车路协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