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国达成共识划定AI发展"红线",中国方案写入核心条款


【开篇·现场直击】

2025年7月15日凌晨3时,纽约联合国总部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随着第80届联大主席槌落,全称为《人工智能伦理全球公约》(简称AIGC)的决议以189票赞成、3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这部耗时5年谈判的公约,首次为AI技术发展设立了全球性伦理框架,被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为"数字时代的人权宣言"。

3c474dbe1dbb2f38998a454e804e2e91.jpg


【公约核心解读】

1. 划时代三大原则

人类控制权不可让渡(中国主导条款):明确禁止将致命性武器系统决策权移交AI

算法歧视红线(非洲国家集体提案):要求AI训练数据需通过反种族/性别偏见审查

环境成本披露制(欧盟特别条款):超千亿参数大模型须公布碳足迹审计报告

2. 中国智慧的关键贡献

公约吸收了我国2023年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核心内容,包括:

"以人为本"智能观写入序言

建立AI技术"负面清单"机制

设立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基金

3. 企业合规倒计时

公约给予3年缓冲期,要求科技企业:
▶ 2028年前完成伦理审查委员会组建
▶ 部署"熔断机制"应对AI失控风险
▶ 开源基础模型透明度达标的可获税收优惠


【全球反应】

硅谷动态:谷歌DeepMind连夜召开合规研讨会,马斯克发推"终于等到这一天"

学界评价:MIT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称此为"科技史上的《巴黎协定》"

民间观察:Reddit网友发起"AI伦理挑战赛",已有17万程序员参与


【未来展望】

根据公约实施细则,2026年将成立跨国的"人工智能伦理观察站",中国杭州、瑞士日内瓦、肯尼亚内罗毕成为首批监测中心选址。专家预测,该公约可能催生万亿规模的合规咨询产业,同时倒逼"负责任AI"成为下一代技术竞争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