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昙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昙曜怎么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昙曜读什么

昙曜拼音昙曜:[tán yào]。昙曜,北魏僧,武威郡姑臧人也,生卒年不详。年少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北魏太武帝废佛教,北地经像零落,佛事断歇,沙门多还俗,师独坚固道心,俨然持守其身。太子再三亲加劝喻,仍密持法服器物,不暂离身,闻者叹重之。后卒于大同。

【中文名】:昙曜 【拼 音】:tán yào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性 别】:男 【简介】:北魏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年少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北魏太武帝废佛教,北地经像零落,佛事断歇,沙门多还俗,师独坚固道心,俨然持守其身。

昙(读作tn)曜(读作yo)昙(读作tn)是汉字通用规范二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本义是指密布的云,引申义为佛法。曜,汉语二级字,读作曜(yo)。

昙曜音律 昙、曜的读音是tán、yào,声调为阳平、去声。

你好!是图中为昙的繁体字,昙曜(tányào)。昙曜是一个名人,北魏僧人,昙曜他自小出家习禅,品格坚贞,志气高远,风度闲雅。文成帝即位的第二年,即北魏兴安二年(453年),被朝廷徵至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文成帝把昙曜他礼为帝师。

昙曜五窟(山西大同云冈)

昙曜五窟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最早的五所石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以下是关于昙曜五窟的详细介绍:历史背景:昙曜五窟是在僧人昙曜的主持下,由10000名工匠在公元460465年间建造的,是云冈石窟的最初五窟。

云冈石窟古称武州山(武周山)石窟,是由北魏皇室主持开凿的皇家寺院,位于大同市西郊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这里是内蒙古到山西的交通要道,即盛乐到平城的必经之路。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五窟六窟毗连成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

云冈石窟是中国北魏时期(公元5世纪至6世纪)开凿的佛教石窟群,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湛的雕刻艺术闻名。

试述昙曜五窟的艺术成就及“帝王即佛”思想

1、帝王与佛的合一:“帝王即佛”思想认为,帝王是世俗世界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佛教的护法神,二者合一。这种思想强调了帝王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也体现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适应和融合。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昙曜五窟的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帝王即佛”思想,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2、昙曜五帝王即佛思想是北魏时期独特的艺术与宗教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象征权力与佛学的融合:公元450年,北魏文成帝命沙门统昙曜开凿的第16至20窟,即昙曜五窟,象征着皇权与佛学的结合。这些石窟不仅是皇家寺院的体现,也代表着佛教信仰与皇权的紧密联系。

3、云冈石窟的昙曜五帝王即佛思想,是北魏时期独特的艺术与宗教表达。公元450年,北魏文成帝命沙门统昙曜开凿的第16至20窟,被誉为昙曜五窟,象征着权力与佛学的融合。这些石窟不仅是皇家寺院的体现,也是文化交流的见证,位于交通要道的武州山南麓。昙曜五窟作为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规模宏大,雕饰精美。

4、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也是云冈石窟中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这些佛像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各窟特点:第十六窟: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5米,佛像身穿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

5、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包括第16至20窟,这五个石窟是云冈石窟中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一组窟群。以下是对昙曜五窟的具体介绍: **昙曜五窟的历史背景**:昙曜五窟是由北魏文成帝时期的沙门统昙曜提议并主持开凿的,旨在为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各造一尊佛像,以祈求国泰民安。

6、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地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云冈石窟内。以下是关于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简要介绍:历史背景:昙曜五窟,即第16~20窟,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开凿于公元460-465年。云冈石窟古称武州山石窟,是由北魏皇室主持开凿的皇家寺院。

昙曜五窟的雕像有什么特点?

昙曜五窟的雕像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这五座洞窟以其宏大的规模和雄伟的气魄而著称,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外壁满雕千佛:每一座洞窟的外壁都雕刻着密密麻麻的佛像,数量众多,工艺精湛,极具观赏价值。窟内以三世佛为主:窟内的主要雕塑是三世佛,即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它们代表着佛教中的时间观念和信仰体系。

昙曜五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窟形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模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 这些窟内的主要造像是三世佛,主佛形体高大,占据窟内主要位置。 第十六窟是昙曜五窟中最东端的一窟,窟平面为椭圆形,顶为穹窿形。

突出表现了佛教艺术特点。昙曜五窟的雕像多以佛教人物为主题,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展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雕像往往融合了印度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 强调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昙曜五窟的雕像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表现人物的生动性和个性特征。

昙曜法师简介

1、昙曜法师是北魏著名佛教高僧,是云冈石窟开创者。他年少出家,修行禅法,坚守戒律,在多个领域造诣颇高。基本信息:昙曜生年不详,约卒于487 - 489年间,籍贯凉州(今武威郡姑臧县 ,一说为罽宾人,今指克什米尔一带)。年少时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宗,受太子拓跋晃礼重。

2、昙曜法师在复兴佛教的艺术实践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主持开凿的云冈石窟。这些石窟内雕琢的佛像和精美的装饰艺术,堪称当时最为壮观的艺术瑰宝,至今仍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熠熠生辉,是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3、昙曜法师,北魏时期的一位出家僧人,尽管籍贯和生卒年份不详,但从《续高僧传》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早年的形象:年少出家,持戒严谨,品行高洁,风度闲雅,深受太子拓跋晃(即恭宗)的赏识和尊重。然而,北魏太武帝在宰相崔浩和道士寇谦之的建议下,对佛教采取了严厉的打压政策。

4、昙曜法师在复佛事业中直下承担,成为了复兴运动的核心人物。具体来说:历史契机:在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佛教迎来了复兴的新转机。文成帝颁布诏书,强调佛教的重要性,这为佛教的复兴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

5、昙曜法师确实出家持戒,且不动心志。具体来说:年少出家,持戒严谨:昙曜法师在年少时便选择了出家为僧,并且他持戒非常严谨,品行高洁,风度闲雅,这些特质使他深受太子拓跋晃的赏识和尊重。坚守信仰,不动心志:在北魏太武帝对佛教采取严厉打压政策的动荡时期,许多僧侣为了保全生命纷纷选择还俗。

关于昙曜和昙曜怎么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