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发布《亚运场馆赛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宣布总投资23亿元的场馆改造工程全面启动。这些曾见证亚洲健儿辉煌时刻的赛场,将转型为覆盖12个城区的"15分钟健身圈"核心节点,预计年均服务市民超2000万人次。

764c1b3df82cac0c3b752d03c7a1bf84.jpeg

一、数字化改造:高科技场馆的平民化转身

智能场馆2.0升级:奥体中心游泳馆通过水温智能调节系统实现"一场三用",白天作为专业训练基地,晚间开放市民游泳时段,周末可变身水上乐园

AR运动课堂:黄龙体育中心引进增强现实技术,市民扫码即可调用亚运比赛影像数据,与冠军运动员"同场竞技"

预约系统扩容:全市统一"亚运在线"平台新增300万用户容量,羽毛球等热门项目可实现30秒极速预约

二、功能复合化:从单一赛场到社区综合体

场馆名称

新增功能

服务辐射范围

杭州电竞中心

青少年编程教育基地

覆盖8所中小学

淳安自行车馆

山地骑行主题民宿

带动7个村庄

钱塘轮滑馆

银轮老年活动中心

服务3万老人

三、全民共享的亚运遗产

拱墅区居民王建国在运河体育公园体验改造后的跑道:"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亚运,现在每天都能在冠军跑过的赛道上锻炼"。该公园已新增儿童攀岩区、无障碍健身区等12类设施,客流同比增长180%。

【未来展望】2026年前将完成全部场馆智慧化改造,打造"竞技体育+全民健身+文体旅游"三位一体运营模式。市体育局测算显示,场馆转型后每年可节约维护成本1.2亿元,同时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

(记者:张悦;摄影:陈启明;数据支持:杭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