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罕见病的精准诊疗仍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于2025年7月正式启动“万人罕见病基因检测计划”,通过大规模基因筛查与多学科协作,为数千个“被疾病困住”的家庭点亮希望。这一行动不仅标志着中国罕见病诊疗迈入精准医学新阶段,更展现了公立医院“人民至上”的责任担当。
一、破局:从“诊断迷宫”到“基因解码”
罕见病虽“罕”,但全球患者超3亿,我国患者约2000万。由于症状复杂、病例稀少,患者平均需辗转5-8年、经历多次误诊才能确诊。中山医此次计划依托其国家级基因检测平台,对疑似罕见病患者开展全外显子测序,结合AI辅助分析,将诊断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周。首期目标覆盖5000例患者,重点针对遗传性代谢病、神经肌肉病等“硬骨头”疾病。
二、创新:技术赋能下的“三精准”模式
精准筛查:采用二代测序+数字PCR技术,可一次性检测2000余种基因突变,检出率达90%以上。
精准干预:针对确诊患者,联合药学部、遗传咨询科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如基因编辑疗法临床试验等。
精准公益:设立专项基金,为经济困难家庭减免50%检测费用,并与医保部门探索检测项目纳入报销范围。
三、协作:织就全国罕见病诊疗网络
中山医牵头组建“粤港澳罕见病联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哈医大一院等顶尖机构共享数据库,并建立远程会诊平台。未来三年,计划培养1000名基层医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县域医院。
四、案例:一个家庭的重生
来自广东的5岁患儿明明(化名),因发育迟缓被多家医院诊断为“脑瘫”。中山医基因检测团队发现其ATP7B基因突变,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一种可治的铜代谢疾病。经驱铜治疗后,明明已能正常上学。这样的故事,正因“万人计划”而批量改写。
结语
从“救死扶伤”到“防病于未然”,中山医的基因检测计划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人文关怀的具象化。正如医院文化精神所言:“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这场生命解码行动,正在为健康中国写下最温暖的注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