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智库启航:哈佛-清华联合研究院正式落户雄安新区

2025年7月28日,雄安新区迎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创办的"哈佛-清华前沿科技与政策研究院"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这座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国际化研究机构,将聚焦人工智能伦理、碳中和技术和智慧城市治理三大核心领域,打造辐射亚太的创新策源地。

bc375d80a3bd1ce6dd3a140510931cc6.jpeg

一、顶尖资源的战略聚合

研究院采用"双院长制",由哈佛肯尼迪学院前院长Douglas Elmendorf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共同执掌。首期投入的50亿元研究基金中,30%来自跨国企业捐赠,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宁德时代等机构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院创新性地设立"雄安学者"计划,每年将遴选200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科研人员参与联合培养。

二、破解卡脖子技术的协同机制

在科研组织模式上,研究院突破传统院所架构:

跨学科实验室集群:设立7个"无围墙实验室",实现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技术转化高速公路:配套建设的雄安国际技术交易中心,可实现专利48小时内完成价值评估与挂牌

政策沙盒试验区:在启动区划定5平方公里作为智慧城市技术应用场景测试场

三、打造人才引力场的新范式

研究院的用人机制体现三大创新:

旋转门制度:政府官员与学者可保留原职参与项目研究

成果确权改革:科研人员可持有技术专利15%的长期收益权

全球授课网络:通过元宇宙平台实现哈佛、清华、雄安三地同步授课

四、雄安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首个落户雄安的国际顶级研究机构,其带来的乘数效应已经显现:

周边已聚集47家配套企业,形成"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孵化"完整链条

带动雄安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加速,首批2000套科学家公寓将于2026年交付

预计到2028年,研究院带动的年研发投入将突破120亿元

"这不仅是两所名校的合作,更是两种创新文化的深度融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在致辞中强调。随着首期30个重大研究课题的启动,这座矗立在雄安"科学岛"上的智慧中枢,正在书写新时代国际科技合作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