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呼吸权"售罄背后:数字时代的荒诞与商机
——杭州主播卖空气事件全记录
一、事件回溯:3小时售罄的"虚拟呼吸权"
2025年7月31日晚,杭州某MCN机构主播"赛博老林"在直播间推出单价188元的"元宇宙呼吸权"产品(实际为罐装压缩空气+NFT证书),宣称"购买者将获得未来虚拟世界清洁空气的优先使用权"。直播中主播演示"呼吸特效":佩戴VR眼镜后,用户可看到自己呼出的"数据粒子"被区块链记录。该产品3小时内售出2.3万份,销售额突破430万元。
二、争议焦点:营销创新还是概念欺诈?
1. 法律边界争议
市场监管部门:初步认定该行为未违反《广告法》,但NFT证书中"永久有效"等表述涉嫌夸大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
法学专家观点:中国政法大学李教授指出,若空气罐未标注成分及生产标准,可能违反《产品质量法》第27条
2. 科技伦理讨论
支持方:元宇宙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某认为,这是"数字资产实体化的有益尝试"
反对方:中科院心理所团队研究显示,78%购买者存在"科技焦虑驱动消费"现象(担心未来真实空气恶化)
三、社会心理学解构:为何人们愿意买单?
1. 符号消费三重奏
身份标识:购买者社群调研显示,62%认为NFT证书是"科技先锋"身份象征
情感补偿:35%用户表示"购买后对环保问题焦虑感下降"
投机心理:部分买家在二手平台转售价格已炒至699元/份
2. 直播话术设计分析
主播运用"稀缺性话术"("仅剩最后100份"每小时重复)+ "未来恐惧营销"("现在不买以后呼吸要付费")组合拳,用户决策时间平均仅47秒
四、行业影响:或催生"虚拟资源商品化"新赛道
模仿现象:已有12家机构跟进推出"月球土壤认购权""数字阳光卡"等衍生品
监管动态:浙江省网信办拟将此类交易纳入"互联网新业态负面清单"管理
资本反应:二级市场相关元宇宙概念股次日平均上涨5.8%
(完整采访记录与数据附录详见文末二维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