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原料命脉握于中国 越南纺织业站在关税十字路口
2025年8月3日,越南纺织协会(VITAS)最新数据显示,该国纺织业每年消耗的450万吨纤维原料中,超400万吨来自中国。这种深度依赖正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部分关税优惠条款的到期倒计时(2026年1月1日)而演变为行业危机。
一、产业链上的"中国结"
原料结构失衡
棉纱线:中国占比92%(2024年越南工贸部数据)
化纤原料:浙江恒逸、桐昆集团等企业供应占比88%
辅料配件:拉链/纽扣等中国产品市占率超75%
成本优势形成路径依赖
中国纺织原料价格比越南本土产品低15-20%,运输周期仅需72小时。越南平阳省某台资服装厂经理坦言:"改用本土原料会使牛仔裤生产成本上升3美元,直接丧失欧洲订单竞争力"。
二、关税优惠到期的多米诺效应
成本冲击:5-8%的关税恢复将使越南纺织品出口价格整体上浮2.3%(越南央行测算)
订单迁移:已有Zara、H&M等快时尚品牌将2026年订单向孟加拉国转移的迹象
就业风险:全行业650万工人中,约200万岗位与对华原料加工直接相关
三、产业链自救进行时
原料多元化尝试
越南工贸部启动"纤维自主计划",但本土化率提升1%需投入2.7亿美元(越南纺织大学测算)
中越产能协作新模式
天虹集团在广宁省建设的垂直一体化产业园,将中国原料直接转化为终端产品,规避关税影响
政策博弈窗口期
越南正在游说东盟将纺织原料纳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新增免税清单
记者观察
这场原料危机暴露出越南制造业"浅层工业化"的软肋。正如越南经济学家黎登营所言:"没有哪个纺织强国是靠别人的纱线织就的"。关税倒计时的滴答声,或许正是越南重构产业生态的觉醒时刻。
越南纺织厂约60%至65%的原料依赖中国进口,而非90%,关税优惠到期确实引发了焦虑,
一、越南纺织厂对中国原料的依赖程度
整体依赖情况:越南纺织业高度依赖中国进口原料,据多方信息,越南纺织厂约60%至65%的原料直接来自中国,包括面料、纱线、辅料等关键产品。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供应链的稳定性上。
具体数据支撑:2025年1月,越南进口纺织服装和皮革鞋类原料逾4.9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占比61.9%,进口金额达3.04亿美元,尽管同比下降5.9%,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二、关税优惠到期引发的焦虑
关税政策变化:越南纺织业享受的关税优惠即将到期,这可能导致进口原料成本上升,进而压缩利润空间。
供应链重组压力:关税优惠到期后,越南纺织厂可能面临更严峻的供应链重组压力。一方面,继续依赖中国原料将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寻找替代供应商又面临质量风险和供应链稳定性问题。
市场竞争加剧:在全球纺织产业链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越南纺织业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关税优惠到期可能加剧市场竞争,对越南纺织厂构成更大挑战。
三、越南纺织厂的应对策略
多元化采购:越南纺织厂开始尝试多元化采购策略,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然而,寻找替代供应商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供应链稳定性等多个因素。
提升国产化率:越南政府和企业正在努力提升纺织原料的国产化率,以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然而,这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且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技术创新:面对关税优惠到期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越南纺织厂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