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2026年起全面推行电子处方流转平台——一场医疗服务的数字化革命

一、政策背景:从“纸间传递”到“云端共享”

国家医保局‌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全国将全面推行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覆盖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

核心目标‌:打破传统纸质处方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处方信息实时共享,提升医保结算效率,保障药品使用安全。

政策依据‌:基于《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该标准对医保码、移动支付、电子处方等接入方式、功能要求、安全规范作出明确规定。

616addabe10556814863a38e55934de9.jpeg

二、政策亮点:全流程数字化,惠及亿万参保人

处方流转“无纸化”

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后,处方信息自动同步至医保信息平台,患者可凭医保码在任意定点药店购药并完成医保结算。

案例‌:潜江市自2025年7月1日起,将门诊慢特病用药纳入电子处方流转平台,患者购药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缩短至10分钟。

医保结算“一站式”

患者在药店购药时,系统自动核验处方有效期、药品匹配度等信息,确保医保基金支付合规。

数据‌:截至2025年7月,全国已有9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医保码,累计结算120亿笔。

药品追溯“全链条”

每盒药品配备追溯码,扫码即可查看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记录,保障用药安全。

案例‌:老河口市第一医院自2025年8月1日启用电子处方流转系统后,已成功流转特药处方3386例,杜绝了纸质处方易丢失、易篡改的风险。

三、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确保平稳落地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2025年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通过医保电子处方流转中台接收电子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

2025年7月1日起‌:门诊慢特病用药纳入电子处方流转范围。

2026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覆盖所有医保药品。

技术支撑,保障安全

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与药店处方信息实时共享。

电子处方上传后,仅有经过患者医保码授权的定点机构方可下载查看,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培训指导,提升服务

各级医保部门定期开展培训,将电子处方接入情况纳入医保服务协议管理考核指标。

案例‌:天津市624家医疗机构、1056家药店已接入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整体接入率位居全国前列。

四、政策影响:重构医疗服务生态,提升全民健康福祉

对参保人而言

便捷性‌:打破就医购药的时空限制,患者可自由选择药店购药,减少排队时间。

安全性‌:电子处方流转全流程纳入智能监控,杜绝“人情方”“虚假方”等问题。

对医疗机构与药店而言

标准化‌:推动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与协同化,提升运营效率。

合规性‌: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应用,让每一张处方的开具、流转、使用均有迹可循,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对社会而言

资源优化‌: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公平性‌: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全面推行,将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医疗服务差距,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五、未来展望:数字化医疗,服务更高效、更惠民

技术升级‌: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将实现更精准的药品推荐、更高效的医保结算。

服务拓展‌: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将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为参保人提供在线问诊、药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全球视野‌:中国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全面推行,将为全球医疗数字化提供“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结语
2026年起全面推行的电子处方流转平台,不仅是医保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更是医疗体系改革的里程碑。它将重构医疗服务生态,提升全民健康福祉,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劲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医疗服务的数字化革命,为亿万参保人带来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医疗体验!

哪些地区已开始试点电子处方流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