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建设与管理职责
制定追溯制度:明确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适用范围,涵盖食材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
明确管理职责:
学校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追溯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定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收集、整理、录入追溯信息,定期检查核对,开展追溯知识培训。
采购人员:严格按照采购管理制度选择供应商,索取相关证明文件,详细记录采购信息。
仓库管理人员:对入库食品严格验收,分类存放,做好库存管理记录。
加工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加工食品,确保安全和卫生。
销售人员:对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查,记录销售信息。
二、供应商管理
建立供应商档案:审核和评估供应商的资质、信誉、产品质量,选择合格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食品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
定期考核供应商: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及时淘汰。
三、采购记录与运输管理
采购记录:
索取并留存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文件。
详细记录采购信息,包括采购日期、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总价、供应商名称、联系方式等,由采购人员和供应商双方签字确认。
采购记录应至少保存至食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运输管理:
食品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运输易腐食品时,应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设备,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要求。
记录食品运输信息,包括运输车辆车牌号、驾驶员姓名、运输时间、运输温度等。
四、储存环节追溯
验收管理:
仓库管理人员在食品入库前,应对食品进行严格验收,检查食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符合要求等。
对验收合格的食品,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将食品的相关信息录入库存管理系统。
对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应立即退货,并做好记录。
储存管理:
食品应按照品种、类别、保质期等进行分类存放,标识清晰,便于查找和管理。
仓库应保持通风、干燥、清洁,温度和湿度应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定期对库存食品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出库管理:
食品出库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使用。
仓库管理人员应详细记录食品出库信息,包括出库日期、食品名称、规格、数量、领用部门、领用人等。
五、加工销售追溯
加工过程追溯:加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食品加工,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销售过程追溯:
销售人员应对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外观无异常。
记录食品销售信息,包括销售日期、购买对象、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并由销售人员和购买者双方签字确认。
建立食品召回制度,一旦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应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召回已售出的食品。
六、信息管理与追溯查询
信息管理: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录入。
确保追溯信息的安全,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
定期对追溯信息进行备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追溯查询: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追溯查询窗口或平台,方便师生、家长和监管部门查询食品追溯信息。
相关人员可通过输入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批次等信息,查询食品的来源、加工过程、销售情况等相关信息。
七、监督与考核
内部监督:
学校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定期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对各部门和单位的追溯信息记录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信息记录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外部监督: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等对学校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对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监管部门。
考核奖惩: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考核制度,对在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或追溯信息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的部门和个人,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