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开设全国首个"网络辩论与逻辑防御"课程 期末考要求微博实战
2025年8月19日 教育专讯
当高校课程表出现《网络辩论与逻辑防御实务》时,复旦哲学系主任王小波教授(化名)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微博热搜:"这是现代版的‘白马非马’之辩——只不过战场从稷下学宫转移到了热搜榜。"
课程诞生:从学术殿堂到热搜战场
该课程源于2024年某哲学论坛的著名事件:某教授发表《论杠精的形而上学基础》后,其微博评论区涌现287条"你行你上"式反驳。课题组成员李华副教授透露:"我们突然意识到,当代哲学工作者必须掌握两套语言系统:学术术语和弹幕体。"
课程大纲显示,前八周学习内容包括:
常见逻辑谬误的快速识别(含"抛开事实不谈"专项训练)
阴阳怪气修辞学的伦理边界
表情包使用的法律风险(重点讲解"狗头保命"的司法效力)
教学创新:AI杠精陪练系统
为提升教学效果,该校联合计算机学院开发了"ETC自动抬杠机器人"。据测试数据显示,该AI能在0.3秒内完成"偷换概念+人身攻击+举报三连",其语言模型训练数据包含:
1.2TB电竞直播间弹幕
658万条明星超话互撕记录
《逻辑学导论》被篡改的维基词条
"最初有学生被气哭,"助教张明坦言,"直到我们教会他们用‘您说得对’终结对话。"
考核革命:微博实战定学分
期末考核要求学生在48小时内:
就指定哲学命题发起话题讨论
吸引至少5000阅读量
在遭遇杠精围攻时保持逻辑完整
2025届学生刘某某(化名)的考试过程堪称经典:其关于"外卖迟到是否构成对海德格尔此在观的挑战"的博文,最终以"平台方介入封号"提前结束战斗。"这反而证明了课程必要性,"王教授点评,"当理性讨论被暴力中断时,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哲学姿态。"
学界争议:实用主义还是学术降维?
北师大伦理学者陈某提出质疑:"这相当于教医学生用抖音问诊。"而清华某理工教授却悄悄索要教案:"建议给我们实验室也开课,现在学生连仪器报错提示都吵不过。"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衍生出意外效益——哲学系招生简章新增"本专业毕业生最适合从事客服工作"的说明后,报考人数同比激增300%。
(记者注:本文评论区将作为课程补充教学案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