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拳出击:量子波动速读2.0版遭全面叫停

2025年8月29日,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严禁开展"量子波动速读"等伪科学培训的紧急通知》,叫停近期死灰复燃的"量子速读2.0"培训项目。该升级版骗局宣称通过"脑波共振"可让孩子"看见平行世界",单套课程收费高达59800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骗局升级:从"蒙眼识字"到"平行世界观测"

记者暗访发现,相较于2019年引发争议的初代量子速读,2.0版本呈现三大新特征:

科技伪装升级:使用脑电图头环、量子共振仪等设备伪造"科学实验数据"

话术玄幻化:将速读效果包装成"开发松果体""连接高维意识"等玄学概念

成果可视化:要求学员绘制所谓"平行世界地图",制造虚假学习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方卫东教授指出:"所谓观测平行世界,不过是利用视觉暂留效应和暗示催眠手法制造的集体幻觉。"

333a023d-7d1d-42e2-a904-d02e06be937c.jpg

二、起底暴利产业链:家长焦虑催生的"智商税"

调查显示,该产业链已形成完整闭环:

上游:山寨科研机构炮制"量子脑科学"伪论文

中游:培训机构雇佣"托儿"表演速读神迹

下游:社交媒体打造"神童妈妈"人设引流

"这些机构深谙家长心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华表示,"当孩子被暗示'具有超能力'时,家长的从众心理和补偿心态会被极致放大。"

三、科学界集体发声:警惕教育领域的"新造神运动"

针对该现象,三大权威机构联合发声: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严正声明"量子纠缠不能作用于宏观阅读行为"

中国心理学会:揭批"集体催眠可能引发解离性障碍"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三年受理相关投诉增长47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叫停行动首次将"利用伪科学概念实施教育欺诈"明确列为整治重点,预示教培监管进入"科技打假"新阶段。

四、深度追问:谁在制造教育焦虑的"黑洞"?

记者梳理发现,此类骗局往往具备以下传播特征:

盗用"元宇宙""脑机接口"等科技热词

伪造海外名校合作背景

利用短视频平台算法精准推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警示:"当教育被包装成'奇迹消费',损害的不仅是家庭财产,更是整个社会的科学认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