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迈入数字身份互联新时代
2025年9月3日,粤港澳三地同步启动"数字身份证"互通试点,首批覆盖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及香港北部都会区、澳门新城A区五大枢纽。这项由国务院港澳办牵头的基础设施工程,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发展规划2025-2035》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一码通三地:这些场景率先突破
政务办事
港澳居民可通过"粤省事"小程序在线办理内地社保参保、公积金提取等138项业务
内地居民在港澳使用"智方便""一户通"APP可预约医院挂号、查询税单
交通出行
广州地铁、港铁、澳门轻轨实现扫码互通
跨境巴士支持"三地码"电子票证
金融消费
数字身份验证开通大湾区专属银行账户
微信支付/支付宝与港澳电子钱包双向绑定
技术保障:区块链+虹膜的双保险
项目采用"湾区链"底层架构,通过:
分布式身份认证(DID)技术确保数据主权归属个人
动态虹膜比对系统将误识率控制在千万分之一
跨境数据"可用不可见"模式通过国家网信办安全评估
市民反响:期待与疑虑并存
记者在深圳湾口岸采访到首批注册的香港工程师林先生:"再也不用随身带港澳通行证和内地居住证了!"但部分老年人对手机操作存在顾虑,试点期间各社区将配备"数字大使"提供辅导。
未来展望:2026年实现全覆盖
根据规划,2026年底前将完成: ✅ 湾区11城市全域接入
✅ 新增电子驾照、专业资格证书互通
✅ 探索与东盟国家的跨境数字身份互认
(文末互动)
#湾区一码通 您最期待数字身份证解决哪些问题?
□跨境上班"证不离身" □子女两地入学手续 □跨境网购实名认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