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月球基地模拟舱通过验收
哈尔滨工业大学参与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地面空间站’)中的月球基地模拟舱(月尘舱)已通过验收
一、项目背景与定位
名称与性质
该装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被称为“地面空间站”。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地面模拟,解决航天领域重大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支撑航天器、生命体及等离子体作用研究。
月尘舱功能
月尘舱是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模拟月球表面极端环境,包括真空、低温、紫外/X射线电磁辐照、电子辐照、带电粉尘等多因素耦合环境。它为探月工程、月球基地建设及载人航天提供关键科研平台。
二、验收时间与成果
验收时间线
2022年11月:月尘舱完成验收测试,攻克多源辐照充电装备集成、微纳粉尘均匀淋撒、强静电环境光学/电学原位在线检测等关键技术。
2024年2月27日:整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技术指标
在Φ4m×5.5m真空容器内,实现有载真空度优于10⁻⁵Pa,低温优于95.3K。
电子能量30-150keV,X射线辐照能量30-80kV,紫外辐照优于4个真空紫外常数。
动态淋撒0.1-100μm粉尘,电学/光学原位在线测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验收要求。
三、技术突破与创新
多因素环境模拟
月尘舱首次在地面上实现月球表面真空、低温、辐照、带电粉尘等多因素极端环境的综合模拟,为研究月尘物理、月球探测工程及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实验条件。
关键技术突破
多源辐照充电装备集成:解决电子与X射线辐照的协同控制问题。
微纳粉尘均匀淋撒:实现0.1-100μm粉尘的动态、均匀分布。
强静电环境原位检测:在带电粉尘环境下完成电学/光学信号的实时监测。
四、应用前景与意义
探月工程与月球基地建设
月尘舱为月球探测器设计、月面操作安全评估及月球基地长期驻留技术提供地面验证平台,降低太空实验成本与风险。
航天器与元器件测试
装置已服务150余家用户,为1000余型宇航元器件提供测试,支撑我国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实施。
国际合作与科学突破
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开展合作,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实现地球磁层顶重联过程的地面模拟。
推动空间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五、未来展望
持续优化与升级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划进一步优化装置技术指标,提升科学水平,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国际影响力拓展
装置已成为全球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地面桥梁”,未来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空间科学领域的技术共享与创新。
月尘舱的验收过程是怎样的?
验收测试内容:
环境模拟验证:在直径4米、高5.5米的真空容器内,实现有载真空度优于10⁻⁵Pa,低温环境优于95.3K,同时模拟电子辐照(能量30-150keV)、X射线辐照(能量30-80kV)及紫外辐照(优于4个真空紫外常数)。
月尘动态模拟:通过振动筛装置实现0.1-100μm粉尘的动态淋撒,精确模拟月球表面扬尘现象。
原位检测能力:完成强静电环境下电学/光学信号的原位在线测量,确保数据实时性与准确性。
关键技术指标达成:
攻克多源辐照充电装备集成技术,实现电子束与紫外辐照的协同控制。
突破微纳粉尘均匀淋撒技术,保障0.1-100μm粉尘在1m×1m范围内的均匀分布。
建立强静电环境原位检测体系,支持电学/光学信号的实时监测。
验收成果与意义:
指标超越性:所有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家验收标准,其中部分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平台价值:为探月工程、月球基地建设及载人航天提供地面验证环境,支撑航天器设计、月面操作安全评估等关键研究。
技术辐射效应:装置已服务150余家用户,完成1000余型宇航元器件测试,直接支撑我国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实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