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登月舱完成真空测试,2030年前登月计划再进一步

中国载人登月舱完成真空测试是2030年前登月计划的重要进展‌,这一测试模拟了月球表面真空环境,验证了登月舱密封性、材料耐受度等关键性能,为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计划背景: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明确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这一目标不仅是为了开展月球科学考察,更是为了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213413b591a72b6d9cdb3a3489fe0d01.jpeg

真空测试的意义:模拟极端环境,确保任务成功

登月舱的真空测试是在专门的真空试验舱内进行的,这一测试模拟了月球表面的高真空状态,对登月舱的密封性、材料的耐受度等方面提出了极高要求。通过真空测试,可以检验登月舱在真空条件下是否能够保持内部的气压稳定,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正常活动。例如,测试登月服的各个连接部位、密封结构在真空环境下是否会出现漏气等问题,是保障航天员安全的关键环节。

当前进展:多装备同步研制,任务全面推进

装备研制‌:为了完成载人登月任务,中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月面着陆器(揽月)、登月服(望宇)、载人月球车(探索)等装备。这些装备的研制进展顺利,为登月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测试与试验‌:除了真空测试外,登月舱和其他相关装备还需要进行高低温环境模拟、月尘环境模拟、辐射环境模拟、重力环境模拟等多种测试。这些测试旨在确保装备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稳定,能够正常工作。

任务方案‌:中国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已经公布,即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其后,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中国载人登月预计何时实施?

中国载人登月预计在2030年前实施‌。这一计划已明确写入我国航天发展规划,旨在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实施背景与进展

关键技术攻关‌:自2013年3月3日中国载人登月工程正式启动关键技术攻关以来,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任务全面启动‌:2023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国载人登月计划进入实质性阶段。

装备研制与测试‌:目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月面着陆器(揽月)等装备的研制进展顺利。其中,载人登月舱已完成真空测试,模拟了月球表面真空环境,验证了登月舱的密封性、材料耐受度等关键性能。

任务方案与步骤

发射与交会对接‌: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将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

月面着陆与考察‌: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

返回地球‌: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国际对比与挑战

美国计划‌:当地时间2024年1月9日,NASA宣布将原定于2024年进行的“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推迟至2025年9月。原定于2025年底发射的“阿尔忒弥斯-3”任务拟实现自1972年以来的人类“重返月球”。

中国优势‌:与美国相比,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在时间表上更为明确,且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一代载人飞船、载人月面着陆器的名称,体现了任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