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与华为共建“量子计算”订单班》

一、现有合作框架

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
2024年6月,中国科大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该中心定位为基于鲲鹏昇腾技术路线的校级生态合作平台,聚焦计算产业前沿课题研究、课程体系建设及研究人才培养。虽未明确提及“订单班”,但通过设立‌量子计算创新课题组‌,双方已在实际科研与教学中形成协同机制。

科研与人才生态共建
华为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指出,高校是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双方合作旨在加速AI赋能学科应用研究,培育鲲鹏昇腾原生人才,并突破计算产业难题。这一目标与量子计算领域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

e1345a507a44d9316147f74535608245.jpeg

二、量子计算领域的专项合作

研讨班与人才储备
中国科大曾于2021年举办量子计算研讨班,由华为赞助,选拔低年级本科生提前进入科研团队。该模式虽非“订单班”,但通过‌精英小班制‌(6-15人)和‌阶段性培养‌(基础知识强化+前沿研究探索),为量子计算领域储备了基础性人才。华为的参与体现了其对量子计算人才的长线布局。

科研方向对接
中国科大量子计算团队涵盖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检验、光纤量子通信等方向,拥有朱晓波、陆朝阳等知名教授。华为通过卓越中心与这些团队对接,可能为量子计算领域的“订单式”培养提供需求导向的课程设计。

三、“订单班”模式的潜在可能性

产业需求驱动
华为在量子计算领域需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构建自主可控的量子生态。中国科大作为国内量子科技高地,其未来技术学院与国家实验室的联合培养机制,可为华为提供‌定制化人才‌。例如,针对量子程序、量子计算复杂性等方向,双方可能联合开设专项课程或实践项目。

合作模式借鉴
深圳大学与华为的“订单班”模式(大三签约免笔试,实习转正率超80%)为量子计算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框架。若中国科大与华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可能结合量子计算的专业特性,设计‌“科研+产业”双导向‌的培养方案,例如要求学生在华为实验室完成量子算法优化、量子硬件测试等实战任务。

四、当前合作与“订单班”的区别

维度现有合作潜在“订单班”
目标科研创新与通用人才培养产业需求导向的专项人才输送
形式课题组、研讨班、卓越中心签约制、定向课程、实习转正
资源投入华为赞助、联合管理委员会华为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就业对接

五、结论

中国科大与华为在量子计算领域已建立‌战略级合作关系‌,但目前未公开“量子计算订单班”的具体项目。双方通过卓越中心、科研课题组等平台,在人才储备、技术攻关等方面形成协同,为未来“订单式”培养提供了基础。若华为进一步明确量子计算业务的人才需求,中国科大可能依托其量子信息科学专业(2025年单独招生)和未来技术学院,与华为共建专项培养计划,形成类似深圳大学“订单班”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

华为在量子计算领域有哪些具体项目?

一、硬件突破:量子芯片与系统集成

“麒麟-Q”超导量子芯片

三维集成超导量子比特‌:通过垂直堆叠技术将量子比特密度提升至每平方毫米35个,芯片面积缩小58.33%。

动态纠错算法‌:结合AI预测模型实时调整量子门操作,逻辑量子比特保真度从99.95%提升至99.98%。

低温控制模块小型化‌:稀释制冷机体积压缩至1.2立方米,功耗降低72.50%,支持桌面化部署。

性能指标‌:2025年实现1024量子比特稳定运行,量子体积达8192,保真度提升至99.98%,较2023年提升4倍。

技术亮点‌:

应用案例‌:为某头部金融机构部署的量子计算集群,将风险评估模型运算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5分钟,准确率提升12.34%。

“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

性能指标‌:105量子比特,单量子门保真度99.90%,双量子门保真度99.62%,相干时间72微秒。

技术突破‌:采用倒装芯片与蓝宝石基底设计,特定量子任务计算速度较全球超算快千万亿倍。

二、软件生态:全栈式开发平台

HiQ量子计算云服务平台

HiQ量子计算模拟器‌:支持42量子比特全振幅模拟(云上最大)和169量子比特单振幅模拟,性能优于同类开源模拟器5-15倍。

HiQ量子编程框架‌:兼容Python、C++,提供量子-经典混合编程接口,开发者学习曲线缩短60%。

核心组件‌:

生态成果‌:平台上线3个月内注册开发者突破5000人,提交算法案例1200个,其中某新能源企业电池材料模拟算法将研发周期从2年缩短至8个月,成本降低4200万元。

QuantumEco开发者生态平台

金融领域‌:某头部券商利用量子计算优化投资组合,年化收益率提升8.72%,风险敞口降低31.45%。

材料科学‌:与中科院合作模拟高温超导材料,发现2种潜在候选材料,实验验证通过率达65%。

生物医药‌:某药企利用量子算法模拟蛋白质折叠,新药筛选时间从18个月缩短至4个月,临床前成功率提升23.89%。

量子算法库‌:集成超500个开源算法,涵盖金融、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30%由开发者贡献。

量子模拟器‌:支持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计算过程,调试成本降低83.67%。

工具支持‌:

行业应用‌:

三、生态合作:构建系统性融合平台

“量子计算-量子通信融合生态平台”

量子通信网络‌:建成北京-上海-广州量子骨干网,传输延迟低于1毫秒,量子密钥分发速率达10Gbps。

量子安全云‌:结合华为云推出“量子加密+经典计算”混合云服务,服务企业超200家,密钥更新频率从每小时1次提升至每秒1000次。

合作方‌:国盾量子(量子通信领军企业)。

技术整合‌:

标准制定‌:发布《量子计算-量子通信融合生态技术白皮书》,定义量子任务接口(QTI)、量子安全等级(QSL)等三大标准。

“伏羲九号”商用级超导量子计算机

合作方‌: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百度。

性能指标‌:512量子比特,采用新型拓扑量子纠错技术,相干时间突破800微秒。

应用突破‌:0.03秒完成传统超算需运算上万年的“复杂流体三维建模”,破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特定解集。

四、未来规划:从千比特到百万比特

硬件路线图‌:

2026年:推出4096量子比特芯片。

2028年:突破10万量子比特。

2030年:实现百万量子比特“量子优越性2.0”,解决全球气候模型模拟、核聚变反应堆设计等复杂问题。

应用场景拓展‌:

能源领域‌:量子优化算法使光伏转换效率提升15%,锂电池能量密度提高30%。

AI领域‌:量子神经网络(QNN)训练速度提升1000倍,自然语言处理准确率突破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