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大“昆虫蛋白饲料”投产,年减碳万吨

一、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文锋副教授团队长期深耕昆虫蛋白研究,其核心成果包括黑水虻高效养殖技术、餐厨垃圾转化工艺及昆虫蛋白饲料化应用。黑水虻幼虫作为关键资源,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且氨基酸组成接近鱼粉。团队通过螺旋挤压设备降低固渣含水率,结合智能分体设备实现固液油分离率≥95%,每吨垃圾可产出120kg虫体蛋白,铅砷含量优于国标。这种技术路径不仅解决了传统饲料蛋白(如鱼粉、大豆)的短缺问题,还通过资源化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b40b8fa568e186c49e5af7427ec14235.jpg

二、减碳效益与环保价值

昆虫蛋白饲料的生产过程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以黄粉虫为例,其肠道菌可分解48%聚苯乙烯为二氧化碳,而西班牙两段式系统将降解碎片热解为生物炭(比表面积>400m²/g),结合黑水虻处理产出含碳18%的土壤改良剂。每处理1吨废弃物可减排0.8吨CO₂,同时产出600元虫体蛋白。若按年减碳万吨计算,相当于减少约2.7万吨标准煤燃烧的碳排放,或种植约55万棵树每年的固碳量。这种“变废为宝”的模式,为农业废弃物处理提供了低碳解决方案。

三、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昆虫蛋白产业的发展得到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2024年首届中国昆虫蛋白产业大会在北京举办,成立了全国黑水虻产业联盟,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旨在推动产学研融合与产业集群建设。农业农村部强调发展资源昆虫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则指出昆虫作为高蛋白、低环境成本的战略性资源,为拓展食物来源提供了全新思路。华南农业大学作为技术输出方,与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现了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

四、市场潜力与未来展望

昆虫蛋白饲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我国饲料蛋白年缺口达3700万吨,而昆虫蛋白因其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等优势,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欧盟认证虫粉作为植物肉增稠剂(添加量3%-5%),甲壳素提取物制成医用敷料,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昆虫蛋白有望在畜禽、水产养殖及人食品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解决全球蛋白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华南农大昆虫蛋白饲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一、畜禽养殖领域

华南农大昆虫蛋白饲料在畜禽养殖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以黑水虻幼虫蛋白为例,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且氨基酸组成均衡,符合畜禽生长的营养需求。研究表明,在鸡饲料中添加5%的蝇蛆粉,平均日增重可提高2.89%;添加10%~12%的蛆粉等量代替鱼粉,产蛋率可提高10.1%~20.3%。此外,昆虫蛋白还含有丰富的抗菌肽和免疫活性物质,能够增强畜禽的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华南农大的研究团队通过优化昆虫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进一步提升了昆虫蛋白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二、水产养殖领域

昆虫蛋白饲料在水产养殖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黑水虻、黄粉虫等昆虫蛋白可替代水产饲料中30%~60%的鱼粉或豆粕,显著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当家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低于60%时,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各组对虾的摄食量、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等指标也未受显著影响。此外,昆虫蛋白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华南农大的研究团队通过开发高密度养殖装备和菌酶协同降解技术,实现了昆虫蛋白的量产和高效利用,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可持续的蛋白资源。

三、宠物食品领域

随着宠物市场的不断扩大,昆虫蛋白饲料在宠物食品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昆虫蛋白作为一种新型蛋白资源,具有低致敏性、高消化率等优点,非常适合宠物食品的生产。例如,黄粉虫蛋白粉因高纯度、低致敏性,已成为国际美妆品牌原料的新宠,同时也被应用于宠物食品中。华南农大的研究团队通过开发昆虫蛋白宠物食品,满足了宠物主人对高品质、健康宠物食品的需求,推动了宠物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

四、生化与美妆领域

昆虫蛋白在生化与美妆领域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江南大学团队从蝇蛆蛋白粗提液中分离得到两种抗菌肽,抑菌效果显著,为生化制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原料。此外,昆虫蛋白中含有的天然活性物质,如保幼因子、天然VE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美妆产品中。华南农大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入挖掘昆虫蛋白的生化特性,开发了多种具有创新性的美妆产品,如蚕蛹味肽系列调味品、花青素蚕丝肽面膜等,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