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网络覆盖全国,八纵八横格局基本形成

一、高铁网络覆盖情况

覆盖范围‌:截至2025年7月,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这意味着,绝大多数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已经通上了高铁,极大地缩短了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的时空距离。

单日运营能力‌:中国高铁单日开行动车组列车可达1万列,单日发送旅客可达1600万人次,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超过229亿人次。这显示了高铁在中国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

030ab0ec03db73501b579829e483d1b0.png

二、“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进展

主通道建设‌:“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已建成投产81.5%,其中京沪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沪昆通道、广昆通道等已实现贯通。这些通道的贯通,为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域连接线建设‌:在“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基础上,中国还规划建设了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以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覆盖。例如,沈白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连接线于2025年9月正式开通,成为全国首条极寒地区达速350公里高速铁路。

三、“八纵八横”高铁网具体构成

“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这些通道连接了中国的主要城市群和经济区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这些通道横跨中国的东西部,连接了多个经济带和城市群,为高铁网络的横向扩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八纵八横”高铁网带来的影响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铁网的完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它打破了地域限制,让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能够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让欠发达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方便人们出行‌:高铁网的完善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它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例如,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的开通运营,使得重庆到黔江的通行时间大幅缩短。

推动交通强国建设‌:高铁网的完善是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升了中国交通运输的整体水平,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八纵八横”高铁网何时能完全形成?

一、规划背景与建设进展

规划目标
“八纵八横”高铁网是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的核心目标,规划总里程约4.6万公里,旨在构建覆盖全国、连接主要经济区的高速铁路主通道。截至2025年,已建成投产约80%,开工在建规模约15%,剩余未开工段落总里程约5000公里。

已贯通通道

京沪通道‌:以京沪高铁为主,全长1318公里,2011年通车,2021年随徐连高铁全线贯通。

陆桥通道‌:连接东部与中西部,已全面贯通。

沪昆通道‌:全长225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2016年全线贯通。

广昆通道‌:全长1283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2016年全线贯通。

青银通道‌:部分区段已建成,剩余部分在规划中。

在建与近期贯通通道

沿海通道‌:预计2027年贯通,全线仅余合湛高铁未开工。

京港通道‌:主线预计2026年贯通,阜阳至黄冈段、宜昌至常德高铁等关键区段正在推进。

呼南通道‌:全线贯通需至2028年左右,湖南段、河南段等关键区段正在建设。

渝厦通道‌:长赣高铁(长沙至赣州)计划2030年竣工,是渝厦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全面建成时间预测

剩余工程挑战

地质复杂区段‌:中西部山区隧道建设难度大,如西宁至成都铁路、渝昆高铁云南段等,工期需5-7年。

跨江跨海工程‌:如北沿江高铁、沿海通道部分区段,施工周期较长。

规划调整与审批‌:部分线路如赣龙厦高铁需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耗时较长。

时间节点

2026年‌:京港通道主线、沿海通道部分区段(如雄商高铁、昌九高铁)预计贯通。

2028年左右‌:除绥满、青银部分区段外,“八纵八横”通道将基本建成。

2030年‌:渝厦通道长赣高铁等关键工程竣工,高铁网全面完善。

三、建设意义与影响

区域协调发展

高铁网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缩短时空距离,促进要素流动。

推动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联动发展。

经济与社会效益

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产业跨区域布局,推动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

国际竞争力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全球70%以上,技术标准与建设经验成为国际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