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文将就CBA假球现象展开一些描述,试图为读者揭示这一现象的历史、现状以及对运动员、球迷和联盟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级标题:历史背景

二级标题:假球现象的历史渊源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篮球联赛(CBA)开始出现假球现象。

三级标题:假球现象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所谓假球就是体育比赛中,故意不遵守竞技规则或让出胜利的行为,以获取非法利益。

四级标题:历次假球事件

CBA历史上的假球事件频繁产生,如1997-1998赛季长春市天龙队在与柳州铁道师范学院队的比赛中,双方互相放水,最终天龙队以149比142获胜,创造了当时CBA火爆的得分纪录。

2011年12月8日,CBA官方发布了一份《关于2011-2012赛季CBA联赛打假球行为及处理情况的通报》称,该赛季共计查处10起打假球行为的情况。并且多数是前一季的延续,这说明这一问题早已经有一定的渗透性。

五级标题:假球事件对运动员、球迷以及联盟所造成的影响

六级标题:运动员

从运动员角度来看,一些参赛选手乃至是整个队伍都会受到腐败行为影响,其失去了比赛“荣誉感”和“体育精神”,个人操守受到考验,受损失的除了荣誉,还有今后的职业和前途。

七级标题:球迷

球迷对于假球的影响或许会更为深远,他们以诚信和公平治国的坚定理念支持体育活动,但对于假球的存在,球迷肯定会对赛事表示疑虑,对比赛结果的真实性存疑,最终影响到参赛队伍、赛事观赏质量,甚至是观众数量和篮球市场经济收入。

八级标题:联盟

联盟作为行业管理主体,假球现象在其内部可谓是肝胆相照多年伙伴。对于“假球”事件的监管不严,对于严重假球事件处罚不力,或者干脆袖手旁观甚至默许,都让其失去在行业对抗风险和信誉管理充分体现其权威性的功能。

一级标题:现状及对策

二级标题:“零容忍”规定的推行

为应对CBA假球严重影响,CBA联盟于2019年9月26日联合CBA电视转播方唯品会达成了一份《唯品会和CBA公司推行球市互动计划》,其中重点规定CBA联赛“零容忍”假球该计划将会通过多种行动来打击假球现象,包括数据监控、直播管制、加强曝光等等。

三级标题:假球事件的处罚力度加强

CBA联盟发现了假球行为,不再像以往推诿为了维护联盟形象,一些恶意人员将会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与此同时也将使用GPS跟踪球员行动轨迹,发现线索,对于重大球赛话唠事件,也会写入球员个人信用记录。

四级标题:公众共治的社会监督

除此之外,广泛化的社会监督也需要起到作用,球迷善意的举报,公众人物严正谴责,只有这样才能让假球这种违法行为失去侥幸心理,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假球对于全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五级标题:联盟形象重塑

更为重要的是,联盟形象的重塑,这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多方的综合力量,形成良好的赛制,运作更为规范的赛事,实现真正的全民共治,联盟对于新的监管章程的落实,和以往所存在的现实较为接近,而这或许会成为一个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