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到此一游"题刻鉴定为公元前1023年作品,或改写古代旅游史认知
【发现现场:神圣与世俗的千年对话】
开罗大学考古队于2025年6月28日在KV9陵墓第三通道发现震撼性遗迹:
主体壁画:保存完好的《拉美西斯六世献祭阿蒙神》彩绘,采用罕见钴蓝颜料
边缘刻文:以新王国时期世俗体文字刻写的"赫努特赫普之子帕赫里在此敬仰",伴随后世追加的脚印涂鸦
科技鉴定:碳14测定刻痕与颜料属同一时期,红外扫描显示被刻意用泥浆遮盖
"这相当于古埃及版的社交媒体打卡。"项目领队阿丽亚·马赫福兹博士指出,"我们首次证实平民游客能进入王室陵墓"。
【破译密码:涂鸦背后的青铜时代旅游局】
根据象形文字专家解读,该遗迹揭示三大颠覆性发现:
朝圣产业化:刻文提及支付"5德本铜"(约合当时工人半月工资)获取参观资格
早期导游服务:文中描述的"持火把者"疑似专业解说员
文物保护意识:遮盖行为可能源于第20王朝祭司的修复工程
对比中国汉代"某某到此一游"碑刻,证实人类纪念性涂鸦行为具有跨文明共性。
【网络时代的考古狂欢】
TikTok#法老弹幕挑战赛爆发式传播:
考据党:复原古埃及涂鸦生成器,用户可制作个性化圣书体签名
玩梗派:将拉美西斯六世PS成景区保安追赶涂鸦者
严肃讨论:大英博物馆发起"我们该如何对待三千年前的破坏行为"辩论
埃及文物部宣布将原样保留刻文,并于2026年推出"时空旅行者"特别展,用全息投影还原青铜时代游客动线。
(学者警示) 剑桥考古学教授提醒:现代游客仍携带皮脂侵蚀壁画,建议开发"虚拟涂鸦"交互装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