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中的意外发现
2025年6月,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在数字化馆藏时,发现编号MS. Lat. misc. c.17的牛皮纸册页夹层中藏有32页手写笔记。最初因封面标注"Ad examen arcanum"(考试秘籍)被列为重要学术文献,经林肯学院古典学教授奈杰尔·威尔逊团队破译,实为17世纪学生的"情绪宣泄手册":
专业骂术:收录387条拉丁文脏话,包括"教授是亚里士多德养的驴"等学术人身攻击
实用指南:按场景分类"考场篇"、"答辩篇"、"挂科篇",甚至标注脏话韵律平仄
隐藏彩蛋:书页边缘画满教授漫画像,某页被反复摩挲处检测出酒精残留
▍ 史学界的冰火两重天
该发现引发学界激烈争论:
文献派:威尔逊教授指出批注使用威尼斯红墨水,与牛顿同期笔记同源,证明"这是早期学术压力的物证"
伦理派:大英图书馆学者谴责报道"亵渎学术尊严",要求封存该文献
教育派:剑桥大学教育史专家认为这反映了"早期大学评价体系的缺陷"
▍ 全球学生的跨时空共鸣
事件经BBC报道后衍生现象级传播:
高校联动:哈佛学生自发举办"拉丁文骂人大赛",冠军可获仿古鹅毛笔
商业变现:某文具品牌推出"学术压力周边","挂科诅咒"便签本预售破10万册
精神续作:网友发现耶鲁伏尼契手稿某页疑似画着竖中指图案
▍ 最新研究进展
7月1日,红外扫描显示笔记扉页被刻意涂抹处,实为作者签名——竟是1668年某学院"最佳拉丁文奖"得主。威尔逊教授感叹:"这就像发现莎士比亚写过黄段子,历史比小说更荒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