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
7月5日,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在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晋江某批发市场内多家"论斤称重卖玩具"商铺,查获标注净重500克的玩具套装实际称重仅350克,缩水率达30%,且产品无厂名厂址、无合格证、无安全警示标志。执法人员现场封存涉事玩具1200余件,抽样检测显示部分塑料玩具有邻苯二甲酸酯超标现象。

0b7b222812c64ae4db9ed9a627a5c6be.jpg


暗访实录:网红玩具的"减肥术"

重量猫腻

混入厚重包装袋充数

潮湿沙粒黏附玩具增重

电子秤预设"八两秤"程序

消费者林女士反映:"购买时商家声称'一斤玩具能装一大袋',回家复秤连包装才七两"。执法人员发现商铺通过以下手法造假:

安全隐患

小零件易脱落(窒息风险)

边角毛刺未打磨

刺激性气味明显(送检样本检出甲醛释放量超标2.3倍)

涉事玩具中38%存在:


行业深挖:暴利链如何形成

生产端

小作坊使用回收医疗废料制作塑料玩具,成本较正规产品低60%
流通端

批发商以"论斤清仓"为噱头,利用家长价格敏感心理
销售端

乡镇集市、校边小店为主要出货渠道,常伴"买十斤送两斤"等促销话术


权威发声

"这类三无玩具往往铅、镉等重金属超标,儿童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福建省质检院玩具检测中心主任王勇强调。市场监管部门提示消费者:

认准包装"CCC"强制认证标志

拒绝无产品执行标准号的玩具

发现线索可扫码"闽质通"小程序一键举报


消费者自救指南

简易辨别法

用湿纸巾擦拭玩具表面,若掉色即不合格

按压发声玩具,音量超过70分贝可能损伤听力

维权要点

保留称重视频作为证据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主张三倍赔偿

数据透视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已查处类似案件47起,涉案金额超380万元,其中儿童用品占比达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