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睡眠:一场全民健康危机

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睡眠障碍人群已突破6亿大关,相当于每2.3人中就有1人遭遇失眠、早醒或睡眠质量低下等问题。在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深夜依然亮着的手机屏幕、24小时不间断的都市灯光,以及抽屉里越囤越多的褪黑素药瓶——这场无声的午夜战役,正在重塑国民健康图谱。


数据深剖:谁在凌晨三点醒来?

人群画像:30-45岁职场中青年成为失眠主力军(占比43%),其中女性失眠率较男性高出17%

地域差异:一线城市睡眠障碍发生率(61%)显著高于三四线城市(38%)

经济代价:因睡眠问题导致的年生产力损失预估达3280亿元


褪黑素滥用:伪解药的真风险

药监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褪黑素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4%,但随之而来的是:

认知误区:67%消费者将褪黑素等同于"无害助眠零食"

用药乱象:超标准剂量服用者占比29%,自行混用抗焦虑药物现象频发

医学警告:长期使用可能扰乱内分泌系统,加剧昼夜节律失调

063c0630-4c84-469f-8419-d8e27dad61af.jpg


破局之道:从「药物依赖」到「睡眠革命」

▍政策层面

国家卫健委拟将睡眠健康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法》修订案

深圳试点"22点后非必要不亮灯"的办公楼照明新规

▍个体行动指南

光环境管理:睡前1小时切换至3000K以下暖光源

行为干预:采用"15分钟原则"(卧床清醒超时即离床)

技术辅助:选择通过FDA认证的CES颅微电流刺激设备


结语:找回黑暗的权利

当城市把夜晚变成第二个白天,当药片代替了自然的困意,我们或许该重新思考:真正的进步,不该以牺牲人类最原始的生理需求为代价。这场睡眠保卫战,需要政策、科技与个体觉醒的三重合力。

《2025中国睡眠白皮书》揭示中国超6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褪黑素滥用问题凸显。

一、睡眠障碍现状

广泛存在‌: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5中国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国超6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这一数字反映了睡眠问题在中国社会的普遍性。

表现多样‌: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睡眠质量差等多种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二、褪黑素滥用问题

滥用现象‌:在睡眠障碍人群中,褪黑素滥用问题尤为突出。一些消费者将褪黑素视为改善睡眠的“万能药”,盲目购买和使用。

风险隐患‌:长期、过量服用褪黑素可能会影响机体正常分泌褪黑素,从而引起睡眠功能紊乱。还可能会促进血管收缩,增加大脑中风的风险,严重者还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男性生育功能下降等情况。

适用范围有限‌:褪黑素仅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型睡眠觉醒障碍的人群,如老年人因松果体功能随年龄衰退导致分泌减少、蓝光暴露者因长期接触电子屏幕抑制褪黑素分泌等。对于一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引发的失眠,褪黑素并不适用,需针对性治疗。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睡眠的核心在于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环境管理和作息规律等方面。例如,睡前2~3小时避免摄入咖啡、浓茶、酒精等兴奋性物质,避免过饱;日间规律锻炼有助睡眠,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卧室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减少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固定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或过度脑力活动。

科学使用褪黑素‌:对于需要使用褪黑素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避免盲目补充和滥用。同时,应了解褪黑素的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加强科普宣传‌:通过科普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睡眠障碍和褪黑素滥用的认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和用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