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冲击:比利时巧克力明年或涨价40%

——极端天气重创西非可可带,叠加跨境电商税制压力

一、百年不遇的“可可灾难”:西非种植区濒临崩溃

2025年夏季,西非科特迪瓦和加纳(全球70%可可豆供应地)遭遇持续干旱与病虫害双重打击。据国际可可组织(ICCO)数据:

产量锐减:2024/25年度可可豆预计减产28%,创60年来最大跌幅;

价格疯涨:纽约可可期货价格突破12,000美元/吨,同比暴涨210%;

品质危机:高温导致可可脂含量下降,比利时高端巧克力厂商被迫提高筛选标准,原料损耗率升至35%。

c05da7df4a7f9530deaead6f6d5e0f19.jpeg

二、比利时巧克力业的“生死博弈”

作为全球巧克力品质标杆,比利时品牌面临成本与口碑的双重考验:

工厂停工潮:Godiva、Neuhaus等企业已削减30%生产线;

配方妥协:部分厂商尝试混用东南亚可可豆,遭消费者协会抗议“背离传统”;

跨境电商税制放大压力:中国新税制下,比利时巧克力进口综合税率达21.8%(含增值税+消费税),较2023年提升9个百分点,终端价涨幅恐突破40%。

三、消费者端:从“甜蜜负担”到“奢侈品化”

中国市场反应: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Q2比利时巧克力销量同比下降17%,但客单价上涨52%,呈现“高端化”趋势;

替代品争夺战:瑞士、日本巧克力趁机抢占市场,但风味差异使比利时产品仍保有核心客群;

行业预警:国际甜食协会预测,若气候趋势持续,2030年前巧克力或将成为“轻奢品”,人均年消费量将回落至1990年代水平。

四、破局之路:可持续供应链的全球实验

区块链溯源:比利时厂商联合推出“气候友好巧克力”,通过碳足迹透明化维持溢价;

基因技术:耐旱可可树种在厄瓜多尔试验田增产15%,但欧盟转基因法规成障碍;

政策呼吁:欧盟拟将巧克力纳入“战略食品储备”,专家建议跨境电商设绿色通道关税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