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步:沙特石油交易首用人民币结算

一、沙特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的突破性进展

结算比例显著提升‌:

2025年,沙特对华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突破40%,这一数字标志着中国在能源贸易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沙特与中国的石油人民币结算协议涉及金额高达500亿美元,显示了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金融基础设施支持‌:

上海黄金交易所在沙特设立了交割库,实现了“石油-人民币-黄金”闭环流通,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风险。

华为和沙特电信合作铺设了从麦纳麦湾直达广州的海底光缆,将中沙贸易结算延迟从300毫秒降至83毫秒,提高了交易效率。

主权财富基金调整资产配置‌:

沙特的主权财富基金PIF增持中国国债规模达到280亿美元,同时减持美债190亿美元,显示了沙特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553b72a0e80cb814632b8180620989d9.jpeg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突破路径

全球支付占比仍然较低‌:

尽管人民币在沙特石油贸易中的结算比例显著提升,但全球支付占比仅为4.5%,与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突破路径:构建多边结算网络,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采用人民币结算。

计价功能有待提升‌:

全球大宗商品期货合约中,人民币计价的合约仍然较少,全球定价权仍由美元主导。

突破路径:创新人民币计价产品,提高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定价权。

储备功能受限‌:

人民币占全球储备的比例仅为1.89%,资本账户开放度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突破路径: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

技术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09个国家,但清算效率与覆盖面仍有待提升。

突破路径: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清算效率和覆盖面。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

削弱美元霸权‌:

沙特等产油国采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将削弱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美国经济学家盖尔拉·拉夫特指出,石油市场乃至整个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都是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基石。如果沙特石油这块石头被抽走,美元储备货币地位这面墙就会开始坍塌。

推动货币多极化‌:

人民币国际化正在走出一条务实渐进的道路,不是要完全替代美元,而是要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种多元化不是威胁,而是进步,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权、更少的系统性风险。

重塑全球能源金融格局‌:

石油贸易去美元化趋势将重塑全球能源金融格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机遇。

国际能源署的专家指出,这场静悄悄的货币革命才刚刚开始,预计未来5年会有更多国家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沙特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中国与沙特的双赢选择

一、对中国的意义: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降低汇率风险,增强能源安全
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2021年从海合会国家进口原油占全年总消耗量的40%。长期依赖美元结算面临汇率波动风险,且能源安全受美元流动性制约。通过人民币结算,中国可直接用人民币购买石油,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降低汇率波动对进口成本的影响,从而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国际地位
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其接受人民币结算具有示范效应。2025年,沙特对华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突破40%,且中国与中东地区的人民币结算贸易额上半年突破1.2万亿元,同比激增58%。这一趋势有助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提升,推动其从结算货币向计价货币、储备货币演进,逐步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

促进技术合作与产业升级
中沙合作不仅限于能源贸易。沙特计划到2030年将非石油出口占GDP比重从16%提升至50%,需大规模基础设施和技术升级。中国在5G、高铁、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可通过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合作向沙特输出,例如2024年沙特引进中国海洋油气集输平台提升油田产能,此类合作常以人民币结算,降低成本并规避美国金融制裁风险。

二、对沙特的意义:实现经济多元化,规避“美国风险”

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降低金融风险
沙特货币“里亚尔”与美元挂钩,长期依赖美元结算使其经济易受美国政策影响。例如,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让沙特意识到“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必要性。通过人民币结算,沙特可分散货币风险,避免美元汇率波动对财政预算和海外收入的冲击。

推动经济多元化转型
沙特“2030愿景”旨在减少对石油收入的依赖,发展非石油产业。中国在数字经济、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和投资,可为沙特提供支持。例如,华为、阿里云等企业参与沙特5G和云计算建设,中国能建、中国电建助力沙特清洁能源开发,这些合作常以人民币结算,促进沙特经济结构转型。

增强国际谈判筹码,维护主权利益
沙特与美国关系近年出现裂痕,例如美国不支持沙特干预也门内战、试图重返“伊朗核协议”等。通过人民币结算,沙特可减少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性。同时,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增持中国国债规模达280亿美元,减持美债190亿美元,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规避“美国风险”。

三、双赢合作的深层逻辑:战略契合与利益融合

贸易规模支撑本币结算
中国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达873.1亿美元,其中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占其出口总额的25%以上。庞大的贸易量为人名币结算提供了基础,通过本币结算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金融创新提供支持
中沙签署了500亿元人民币/260亿沙特里亚尔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结算提供流动性支持。此外,沙特央行加入中国主导的“货币桥”(mBridge)项目,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缩短支付链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推动合作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新兴市场国家寻求货币多元化。沙特作为欧佩克核心成员,其货币选择对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具有风向标意义。中沙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经济利益,也顺应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