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与人类长期接触会带来严重且致命的后果,
毒液攻击人体系统
神经毒性作用:眼镜蛇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吞咽困难、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呼吸肌瘫痪会引发窒息,危及生命。
细胞毒性作用:细胞毒素会破坏局部组织细胞,引起伤口剧烈疼痛、肿胀、水疱、坏死,甚至继发感染,可能导致肢体残废。
心脏毒性影响:部分眼镜蛇毒液含心脏毒性成分,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骤降,引发心脏功能减退、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危及生命的具体表现
呼吸衰竭风险:神经毒素引发的呼吸肌麻痹是致死首要原因,未及时治疗者可能因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在6-12小时内死亡。
多器官损伤:毒液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心、肝、肾、肺、脑等器官的病理学改变,出现溶血、器官充血、肿胀等改变,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
致命时间窗口:被眼镜蛇咬伤后,若未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患者最快可能在2小时内死亡,多数情况下会在6-12小时内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指毒素(Three-finger toxins,3FTxs):这是眼镜蛇毒液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家族,约占毒液干重的50%至70%。这类毒素得名于其独特的三指结构,由三个β-折叠环组成,通过四个二硫键稳定。3FTxs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心脏毒性。例如,从中国眼镜蛇(Najaatra)的毒液中纯化出来的α-眼镜蛇毒素,是一种3FTxα-神经毒素,在中国被批准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疼痛的镇痛药。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是眼镜蛇毒液中的第二大主要成分,约占毒液干重的20%。这类酶能够水解细胞膜磷脂的sn-2位酯键,产生溶血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神经毒性、肌毒性和溶血活性。
细胞毒素(Cytotoxins,CTXs):属于三指毒素家族的一个亚类,约占眼镜蛇毒液蛋白质组的40%至60%。这些低分子量毒素在眼镜蛇毒液诱导的毒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皮肤坏死方面。结构上,CTXs包含保守的三指疏水环,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结构多样性,这决定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这类酶能够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干扰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导致肌肉麻痹。
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LAO):这种酶能够催化L-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和相应的α-酮酸,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毒性、抗菌活性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
其他次要成分:包括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C型凝集素、神经生长因子、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CRISP)和vespryn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