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冰淇淋年销售额破50亿元,跨界营销再升级
一、茅台冰淇淋的跨界营销历程
产品推出与初期爆发
2022年5月,茅台联名蒙牛推出青梅煮酒味、经典原味、香草口味三种冰淇淋,定价39元/份,通过i茅台APP和线下旗舰店同步发售。
上市首日卖出5000多个冰淇淋,日销售额突破20万元,随后在全国31个省区市布局34家旗舰店,累计销量近1000万杯。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9.62%,门店增至35家,但下半年市场热度减退,多地门店暂停营业。
战略收缩与业务终止
2025年1月,茅台宣布冰淇淋业务战略收缩并停产闭店,事业部于2月解散,全面退出冰淇淋市场。
官方表示,该业务在培育年轻消费群体方面已取得成效,但主动收缩源于市场定位不准、成本过高及商业逻辑冲突。
二、跨界营销的“高光”与“困境”
高光时刻:品牌年轻化突破
话题引爆:茅台冰淇淋通过“白酒+冰淇淋”的跨界组合,打破传统白酒的商务场景限制,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
社交传播:利用KOL和UGC内容(如抖音账号“别哽哽”的春节场景植入),全网曝光量超6000万人次,成为春节+情人节营销的赢家。
渠道创新:通过i茅台APP和线下旗舰店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品牌触达范围。
核心困境:市场定位与商业逻辑错配
定位矛盾:商务宴请场景嫌其不够正式,年轻聚会又觉价格过高(39-60元/杯),陷入“两头不靠”的困境。
成本压力:维持2%的茅台含量导致原料成本高达12万元/吨,毛利率仅28%,远低于传统白酒90%的暴利空间。
渠道溃败:经销商发现卖100杯冰淇淋的利润不如卖1瓶茅台酒,导致渠道端积极性下降。
行业规律违背:酒精与冰淇淋的结合存在天然矛盾,冷饮追求新鲜度与便利性,而茅台冰淇淋的高价和存储要求限制了复购率。
三、跨界营销的深层启示
年轻化≠低龄化
90后商务人群年均白酒消费金额达1.2万元,他们更需要摆脱酒桌文化束缚的消费场景,而非单纯讨好大学生群体。
茅台冰淇淋的失败表明,简单粗暴的“白酒+”模式无法融入主品牌价值链,终将沦为营销KPI道具。
品类创新需服从商业本质
日本清酒通过23度起泡酒打开女性市场,毛利率保持在65%以上;江小白表达瓶用文案创造情感溢价,均是产品逻辑的成功案例。
茅台冰淇淋从诞生就违背了冷饮行业的规律,其退场标志着“流量泡沫撑不起第二曲线”。
未来方向:重构消费场景
年轻消费者需要的不是白酒味的冰淇淋,而是星空露营、微醺派对等新场景下的“饮酒自由”。
茅台需从“产品跨界”转向“场景跨界”,例如开发低度酒、预调酒等符合健康化、低度化趋势的产品。
茅台冰淇淋为何会战略收缩?
一、市场定位与消费场景的错位
目标客群矛盾
茅台冰淇淋以“年轻人第一口茅台”为定位,试图通过冰淇淋接触年轻消费者。然而,其高价(39-66元/杯)和酒味冰淇淋的组合,既无法融入年轻人日常消费场景(如街头即兴购买),也难以满足商务宴请的正式需求,陷入“两头不靠”的困境。
消费场景冲突
茅台酒的核心消费场景是商务宴请、节日馈赠等仪式化场合,而冰淇淋的消费场景是碎片化、即兴化的日常消费。茅台将“酱香”强加于冰淇淋,导致消费者尝鲜后缺乏复购动力。
二、商业逻辑与供应链的冲突
奢侈品逻辑与快消品逻辑的冲突
茅台的核心价值建立在稀缺性、社交货币与投资属性之上,而冰淇淋是高频、低价、随手可得的快消品。茅台试图用奢侈品逻辑做大众生意,既稀释了品牌溢价,又未能真正打动年轻人。
供应链基因错配
茅台的护城河是“时间”(五年窖藏、代代传承的工艺),但冰淇淋的战场需要“快”(口味迭代、渠道灵活、供应链高效)。茅台用酿酒的慢逻辑应对快消品的快节奏,导致消费者抱怨口感甜腻、酒味突兀,复购率长期低于20%。
三、市场竞争与成本压力
专业品牌挤压市场份额
茅台冰淇淋面临哈根达斯、钟薛高等专业品牌的竞争,这些品牌在产品细分市场、渠道资源和营销经验上更具优势。茅台冰淇淋虽在品牌影响力上占优,但难以长期维持市场热度。
成本与利润失衡
维持2%的茅台含量导致原料成本高达12万元/吨,毛利率仅28%,远低于传统白酒90%的暴利空间。经销商发现卖100杯冰淇淋的利润不如卖1瓶茅台酒,导致渠道端积极性下降。
四、战略资源优化与转型需求
聚焦核心业务
茅台的核心业务始终是白酒生产与销售。在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且面临新周期挑战时,将资源聚焦核心业务,有助于巩固其在高端白酒市场的领先地位。例如,在白酒的品质提升、产能优化、市场推广、品牌文化深度挖掘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进“三个转型”战略
茅台将目光聚焦于“新商务”人群,这类人群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具有较高的消费潜力与引领作用。相比之下,茅台冰淇淋在深度挖掘“新商务”人群消费需求方面,业务协同性相对较弱。茅台致力于围绕“新商务”人群构建新的饮酒生活方式与宴饮场景,如开发酒、餐、茶搭配等新品饮消费场景,以及支持经销商打造特色餐饮消费场景。冰淇淋业务在融入这些核心场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强化文化与科技融合
茅台未来将更加注重将“文化”和“科技”融入产品与服务中,以引领消费文化潮流。减少冰淇淋业务的资源分散,有助于茅台集中力量完善白酒业务的服务网络,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