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核心:时空曲率中的排队博弈

南京大学物理系崔明远教授团队在《物理评论E》发表的跨学科研究中,首次将爱因斯坦场方程应用于校园食堂观测。研究发现:

  1. 质量效应:携带餐盘的学生会产生"社交引力场",排队密度与个人体积呈反比(ρ∝1/V)

  2. 波粒二象性:插队者行为同时具备粒子性(明确路径)和波动性(借口扩散)

  3. 熵增定律:窗口开放瞬间的秩序崩溃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99aad0b1b04204e4e26bdb72f05ca6ad.jpeg

现场实验数据

研究组在仙林校区第六食堂架设激光测距仪,记录到典型插队事件引发的"人文时空涟漪":

  • 前驱波:当队伍后方出现教师职称者,前方学生自动产生0.3m/s²的退行加速度

  • 主震相:插队成功瞬间引发队伍中段约8秒的"道德观望期"

  • 余震效应:后续5分钟内该窗口排队效率下降27%

社会物理学应用

团队开发出"食堂引力导航APP",通过实时测算:

  • 各窗口的史瓦西半径(理想排队长度)

  • 咖喱鸡块等热门菜品的潮汐力强度

  • 教师学生混合队伍的事件视界

网络发酵实录

该理论在抖音#硬核知识挑战赛#引发二创热潮:

  • 网友用LIGO数据模拟"奶茶店插队引力波"

  • 哔哩哔哩UP主制作《用广义相对论在春运抢票》获百万播放

  • 南开大学食堂迅速响应,试点"弯曲时空分流通道"

崔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研究笔记:"当那个男生用'帮室友代打'的理由穿越队伍时,我分明看到了引力透镜效应——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时空几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