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布鲁塞尔7月15日电(记者 李明) 近日,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等欧洲主要城市相继爆发万人规模示威游行,抗议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就业岗位的大规模替代。这场被媒体称为"数字卢德运动"的抗议浪潮,折射出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77d2d6e868fa075c4dc404081ce5b8f4.jpg

一、事件背景:AI渗透率激增触发就业危机

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欧盟区AI替代率同比激增47%,其中客服、会计、流水线操作等岗位替代率超过60%。抗议者手持"AI不能剥夺面包""算法没有投票权"等标语,要求政府立即出台《AI就业保护法案》。

"我的银行柜员岗位被所谓'智能终端'取代后,转岗培训的竟然是教AI系统识别客户情绪。"来自巴黎国民银行的玛丽娜向记者展示其裁员通知书时哽咽道。此类案例在欧洲制造业和服务业已非个别现象。

二、现场直击:跨国联动抗议创近年之最

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当晚,巴黎蒙马特高地出现万人烛光集会。抗议者用投影将"停止数字失业"标语打在圣心大教堂外墙上,警方出动了防暴水炮车维持秩序。同日柏林勃兰登堡门前,金属工会成员驾驶装载AI服务器的叉车进行行为艺术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抗议呈现三大特征:

跨国网络化组织,通过加密通讯软件协调行动

蓝领白领联合抗议,涵盖制造业到金融业

出现针对AI训练数据中心的针对性破坏行为

三、多方博弈:技术伦理争议白热化

欧盟委员会就业专员施密特回应称:"正在制定《人工智能社会责任指南》,但技术发展不能因噎废食。"而德国工业联合会则警告称,过度限制AI可能导致欧洲丧失数字经济竞争力。

牛津大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威廉姆斯教授指出:"这场冲突本质是数字时代的生产关系重构,需要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据悉,欧洲议会已紧急将《AI就业过渡保障条例》列入秋季议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