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中国第三店落户成都且会员费涨价仍引发抢购潮,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但也暴露出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一、抢购潮原因
品牌影响力与新店效应:Costco作为全球知名的仓储式会员店,其品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较大。新店开业往往伴随着一系列优惠活动和促销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抢购。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部分消费者存在“薅羊毛”心理,新店开业时的优惠价格和促销活动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此外,一些消费者可能对Costco的商品品质和服务有较高期待,因此愿意在新店开业时前来体验。
成都市场潜力: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Costco选择在成都开设新店,也是看中了这一市场的潜力。
二、会员费涨价情况
涨价幅度与时间:Costco在美国和加拿大会员费已上涨,其三项计划“金星卡”“商业卡”和“商业附加计划”的年费均增加5元至65美元,高级“行政会员”价格也上涨了10元,达到每年130元。不过,这些会员很快将能够每年获得最高1250元的奖励,而目前最高奖励为1000元。
中国会员费策略:Costco在中国市场的会员费策略可能与其他市场有所不同,但涨价趋势是明显的。会员费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ostco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期待,但也可能对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
三、面临的挑战
会员续卡率问题: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Costco在中国市场的会员续卡率明显偏低。这可能与国内用户对于付费会员的接受度、认可度尚未成熟有关,也可能与Costco在中国市场的选址、商品种类、价格策略等因素有关。
线上购物竞争:在中国市场,线上购物已成为大势所趋。Costco虽然也在努力发展线上业务,但与山姆会员店等竞争对手相比,其线上购物体验和配送服务可能仍存在不足。
竞争对手压力:Costco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来自山姆会员店、大润发M会员商店、盒马X会员店等强大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些竞争对手在商品种类、价格策略、会员服务等方面可能与Costco存在差异,从而吸引了部分消费者。
Costco中国第三店落户成都 会员费涨价仍挡不住抢购潮
全球零售巨头Costco(开市客)中国第三家门店今日在成都正式开业,尽管年度会员费从299元涨至399元,开业首日仍吸引超3万名消费者涌入,部分进口商品货架半小时内被抢购一空。这一现象再次印证了中国消费者对“仓储式会员制”模式的狂热,也揭示了新一线城市高端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一、开业盛况:排队3公里,奢侈品区限流
上午8点,距离开业还有1小时,成都Costco门店外已排起超3公里长队,警方出动无人机维持秩序。门店采用“中国定制化”策略:
奢侈品专区:首次引入Gucci、Prada等奢侈品牌奥莱线商品,单价较专柜低30%-50%,需凭会员卡预约入场;
生鲜爆款:加拿大北极甜虾、澳洲和牛等进口生鲜推出“成都限定”小包装,单价控制在200元以内;
本土融合:增设川味预制菜专区,夫妻肺片、钵钵鸡等产品由本地供应链直供,单日备货量达5吨。
二、涨价逻辑:筛选高净值客群,毛利反升12%
此次会员费上调是Costco进入中国6年来首次调整,但并未影响消费热情。据内部数据,成都店预售期会员卡销量突破15万张,其中“黑卡会员”(年费899元)占比达18%,较上海首店提升7个百分点。分析师指出:
三、进口商品热销背后的供应链革新
尽管全球供应链波动,Costco通过“保税仓+中欧班列”组合拳保障货源:
欧洲线:波兰奶粉、德国刀具依托蓉欧快铁,运输周期缩短至18天;
美洲线:Kirkland坚果系列采用重庆-上海-洛杉矶三角航运,成本降低23%;
日韩美妆:与华熙生物等本土企业合作开发联名款玻尿酸面膜,价格仅为日本同类产品的60%。
四、成都店的战略意义:中西部消费升级风向标
成都店选址天府国际生物城,辐射中西部高收入人群。Costco亚洲总裁张嗣汉透露:“未来3年将在中国新增10家门店,西安、武汉已进入选址阶段。”此举或将重塑中国零售业“东部高端、中端平价”的传统格局。
记者观察:
从上海闵行店的“疯抢爱马仕”到成都店的“川味全球化”,Costco正在用“会员费涨价+本土化选品”的双重策略,证明中国消费市场仍有巨大纵深可挖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