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零关税政策吸引全球投资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零关税政策通过扩大商品范围、享惠主体及流通便利性,显著降低企业成本,吸引全球投资,成为国际供应链重组的关键节点。

一、零关税政策的核心突破

商品范围扩大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从21%提升至74%,覆盖约6600个税目,涵盖生产设备、原材料、消费品等。例如,企业进口美国大豆加工成豆油,若增值超30%,进入内地市场可免征关税,规避美国34%的报复性关税。

清单管理取代正面清单,进口“零关税”商品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灵活性大幅提升。

享惠主体扩容

享惠主体从海南自贸港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事业单位,扩展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例如,非重点园区内的企业也可享受政策红利。

流通便利性提升

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免于补缴进口税收。例如,洋浦经济开发区内企业之间的物流供应,从进口端零关税延伸至流通环节免税收,降低资金和原料成本。

51e5cc1232a3582cc15f2f252308dbaa.jpeg

二、对全球投资的吸引力

降低供应链成本

在关税战推高全球供应链成本的背景下,海南的零关税政策成为企业布局国际市场的关键跳板。例如,制造业企业可通过海南进口生产设备、原材料免征关税,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优化后,企业更容易达到增值30%的标准,享受内销免关税待遇,进一步降低进入内地市场的成本。

拓展转口贸易路径

企业可在海南设立加工基地,将东南亚原材料加工后销往欧美,利用自贸港“境内关外”优势规避高关税。例如,通过海南中转可规避中美贸易结算风险,2024年海南离岸转手买卖规模近200亿美元。

吸引国际行业商协会落户

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指出,海南与东盟经济关系密切,零关税政策将推动区域合作。海南可吸引更多国际行业商协会落户,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例如通过行业机制建设推动企业合作。

三、配套政策与产业升级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封关后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监管模式,海关对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径予放行,大幅压缩“二线”出岛申报项目,提升通关效率。例如,径予放行模式下,企业申报数据从105项压缩至33项。

金融开放支持

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上线后,企业可自由选择结算货币,跨境收支规模已超1000亿美元。例如,某公司通过EF账户从境外募资投资国内新能源项目,感受到资金结算的便利性。

产业布局优化

海南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三大未来赛道(商业航天、深海科技、数字经济)。例如,文昌发射场年发射能力突破20次,带动卫星数据应用产业发展。

四、未来展望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财政部将结合自贸港建设实际,继续深化税制改革,确保政策力度持续提升。例如,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在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等方面持续优化。

全球投资新机遇

海南自贸港将成为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关键节点,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布局。例如,欧莱雅计划在海南创新和投资,更好服务全球消费者。

制度集成创新

海南将探索封关运作在制度设计、管理体制、法治保障、监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出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有哪些新变化?

货物贸易政策

零关税政策升级‌:全岛封关运作后,进口“零关税”商品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商品范围从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比封关前提高了近5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除了明确列出征税的商品外,其余近74%的进口商品都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享惠主体范围扩大‌:目前,进口“零关税”政策仅允许在海南自贸港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事业单位作为享惠主体。全岛封关运作后,享惠主体将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流通限制放宽‌:封关运作后,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于企业自用,可以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免于补缴进口税收。

加工增值政策优化‌:对属于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的企业生产的货物,在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时,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封关后,这一政策在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扩大加工增值累计的适用范围等方面作了进一步优化。

市场主体发展

企业发展空间广阔‌:封关运作后,“零关税”商品范围大幅增加,货物进出口管理进一步放宽,企业进口成本降低,将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政府管理服务精准高效‌:“一线”管理环节大幅减少,“二线”借助智能化手段精准施策,整体管理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个人购物体验

购物选择丰富‌:封关运作后,继续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离岛免税额度维持每人每年10万元。对于海南岛内居民来讲,将可以免税购买一些进口产品。

人员往来便利‌: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对于内地居民来讲,封关运作后,去海南出差、旅行不受任何影响,不需要办理额外的证件。

贸易管理透明度与开放度

透明度提升‌: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首次全面系统地列明了国家现行实施禁止、限制管理措施的进出口货物、物品范围,有助于经营主体清晰便捷地了解管理边界。

开放度扩大‌:清单在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守牢生态环保底线等前提下,结合海南自贸港发展需要,放宽了对部分进口货物的管理措施。例如,对60个商品编码的旧机电产品取消了进口许可证管理,覆盖约80%纳入进口许可证管理的旧机电产品;同时,允许38个商品编码的产品在海南自贸港开展保税维修,实现该领域全国最高开放水平。

监管模式

高效精准监管‌:海关总署研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和系列配套管理制度,明确了全岛封关后,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由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的海关监管要求,为实施安全高效精准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

智能化监管手段‌:在口岸通关领域广泛运用智能手段,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建立以货物风险分类、企业信用分级的精准管理模式,强化“一线”进出境环节安全准入监管,持续提升“二线口岸”通行便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