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365天:中国空间生命保障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25年7月1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舱舱门缓缓开启,8名志愿者在完成为期365天的密闭生存实验后精神饱满地走出舱门。这项名为"月宫365"的实验创造了人类在密闭生态系统中连续生存时间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e6d3fb3e4e67fb0815b1c83843c9b0ec.jpeg

实验全纪实

世界级生物圈实验舱

"月宫一号"是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1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舱内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可实现氧气、水和食物的循环再生。

8名志愿者的"太空生活"

实验分为3个阶段实施,8名志愿者(4男4女)分批入舱。在完全密闭的环境中,他们需要完成作物种植、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日常工作,同时定期进行生理心理测试。实验期间,系统闭合度达到98%,食物自给率超过80%,水循环利用率达99%。

突破性科研成果

项目负责人刘红教授介绍:"实验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BLSS技术可靠性,解决了长期密闭环境下心理调节、废物处理、微生物控制等多项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在小麦、大豆等作物的高效栽培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深远意义与应用前景

为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月宫365"的成功为我国未来月球/火星基地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专家表示,这项成果将直接应用于我国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计划。

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实验研发的植物工厂技术、水循环系统等已开始民用转化,预计将在极地科考、地下空间利用、生态建筑等领域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国际合作新契机

欧洲空间局、NASA等国际机构已向北航发出合作邀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主任表示:"这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生命保障领域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未来展望

北航校长徐惠彬院士宣布,学校将启动"月宫二号"计划,建设更大规模的实验设施。同时,为期500天的"月宫500"实验已进入筹备阶段,预计2026年启动。